手腳冰涼艾灸這幾個穴位
2021-10-21 11:34瀏覽數:1063
手腳冰涼
天氣寒冷,很多人就會有手腳冰涼的癥狀,女性朋友居多,那么手腳冰涼是怎么回事呢?手腳冰涼怎么調理呢?
下面為大家介紹艾灸療法,日常艾灸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,其實艾灸還可以緩解病癥、助力治療疾病,手腳冰涼的朋友就可以試試艾灸的方法來緩解。
陽虛體質
手腳冰涼在中醫體質學上稱為陽虛體質。陽虛體質就是陽氣不足,體內產生的熱量不夠,陽氣不夠,自然就會出現怕冷的狀態。這種體質的人,女性多于男性,年輕人更多一些。當然也有很多中老年人也有身體寒冷的癥狀,這也是元氣不足的典型表現。
涌泉穴
涌泉穴,在人體足底穴位,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、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,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,乃是腎經的首穴。
《黃帝內經》中說:“腎出于涌泉,涌泉者足心也。”意思是說: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,來源于足下,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。
施灸方法:
可以在晚睡前,先熱水泡腳20-30分鐘,然后點燃兩個蘄善堂蘄艾貼分別貼在兩只足底的涌泉穴上,上床躺著等待艾柱燒完。
足三里穴
足三里是個強身健體的萬能穴,長壽穴。有“若想身體安,三里常不干”說法。這個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條熏灼穴位,使該處的皮膚起水皰,又稱其為“灸花,灸瘡”,這水皰老流水可以及時把脾胃的寒濕祛除,“常不干”因此而來。
有關研究發現,艾灸足三里穴,可以改善胃的蠕動和胃的供血狀況,刺激消化液的分泌,從而增強消化能力。
施灸注意:
艾灸足三里是以溫和灸為主,盡量不要發生灸瘡。
大椎穴
屬于督脈,有通督行氣,貫通督脈上下之作用,同時如果有感冒,過敏性疾病,熱病,癲癇,頸椎病,治療取穴大椎也是首選,都是在治療寒涼疾病,那么大椎在上焦,治療寒涼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選穴位。
施灸方法
蘄艾條,每次施灸10-20分鐘。以自己適應為度,可以逐漸延長施灸時間。
神闕穴
在臍窩正中,該穴位于人體的腹中部,臍中央。主要用于治療中風虛脫,四肢厥冷,尸厥,風癇,形憊體乏,繞臍腹痛,水腫鼓脹,脫肛,泄利,便秘,小便不禁,五淋,婦女不孕。
神闕是氣和,氣舍,氣具之穴,是任脈在此會和,此穴為任脈上部經脈氣血的重要來源,在中焦部位起到溝通上下之功效。
施灸方法:
循序漸進施灸,每次施灸時間在10-20分鐘之間。
都說一灸神闕暖全身,灸神闕,有溝通上下之功效聯系任脈之上下。而且灸神闕還可以治療胃腸疾病,婦科疾病,生殖系統和泌尿系統的疾病,所以陽虛體質灸神闕可以很快得到改善。
最后提示大家,四個穴位不需要一次灸完,可以一次施灸2-3個穴位,隔天再施灸余下的穴位,只要堅持下來一定會看到療效。
上面為大家介紹了緩解手腳冰涼的艾灸方法,希望大家能堅持,長期艾灸必能達到調節陰陽,強身健體之功效!